匿名
未登录
登录
23世纪百科
搜索
查看“方舟编书图书馆:水鱼号计划”的源代码
来自23世纪百科
命名空间
页面
讨论
更多
更多
页面操作
阅读
查看源代码
历史
←
方舟编书图书馆:水鱼号计划
因为以下原因,您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请求的操作仅限属于该用户组的用户执行:
用户
您可以查看和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水鱼号计划'''旨在系统性地为部分原23世纪百科任务词条所涉内容进行测试和基础性的填坑工作。 感谢真理社对此项目的大力支持。 == 陀螺仪-青铜木项目 == {| class="wikitable" |+ ! colspan="6" | |- !天顶 | | |'''A1'''<br>天顶区 | | |- !上轴座 | |'''B1'''<br>设备翼 |'''B2'''<br>设备中心 |'''B3'''<br>设备翼 | |- !上重力环 |'''C1'''<br>环区 |'''C2'''<br>环区 |'''C5'''<br>工作区 |'''C3'''<br>环区 |'''C4'''<br>环区 |- !下重力环 |'''D1'''<br>环区 |'''D2'''<br>环区 |'''D5'''<br>工作区 |'''D3'''<br>环区 |'''D4'''<br>环区 |- !下轴座 | |'''E1'''<br>资源舱 |'''E2'''<br>设备中心 |'''E3'''<br>资源仓 | |- !底港 | |'''F1'''<br>太空港 |'''F2'''<br>物流枢纽 |'''F3'''<br>太空港 | |- !操作区 | | |'''G1'''<br>操作区 | | |} === 代系 === ==== 第一代太空城(21世纪80年代-22世纪初起) ==== 第一代太空城为大多无重力模块化设计,在后期建设中亦有加入重力环段以供更长时间居住。 * 港口I(泊地):供飞船进行停泊、中转物资燃料和维修等。 * 造船I:制造飞船在内的大型空间工程。 * 科研:科研工作。 * 驻留:为人员提供休息轮换、训练项目,以及旅游等活动的空间,但通常为短期的。 * 采矿:空间采矿母基地。 * 工业:进行无重力治金、精密制造工业等。 ==== 第二代太空城(22世纪20-50年代起) ==== 第二代太空城逐步实现了大型重力环结构并引入了更完善的循环平衡系统,使得长时间不间断居住成为了可能。首批完善的第二代太空城约于50年代左右投入使用。 * 港口II(航运):短加速使大规模太空航运成为现实,太空城进行货船停泊、货物燃料集散整理、储存等。 * 造船II:制造战列舰等超大型太空工程。 * 贸易金融:和航运相关的支持业务。 * 工业II:循环平衡系统使得大规模无重力生化工程和农业成为了可能。 * 内部产业I: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条件改善促使内部消费品制造、商业、服务业的发展。 * 军事I:控制关键节点并供军舰停泊和支持后勤。 ==== 第三代太空城(22世纪60年代起) ==== 第三代太空城实现了环状和球状的大型开放空间,从服务于工作功能导向转为拓展人类生存空间导向,后期引入了开放气候控制和照明系统,生活条件已和地面基本无异。 * 居住:提供了较好太空居住生活空间。 * 内部产业II:更完善的内部产业,包含更多文创旅游产业等。 * 参观:一些地三代太空城被设计为本身即为重要的景点 * 军事II:发展要塞突击群学说,以较小的机动破交力量牵制传统大舰队。 === 太空城巡礼 === {| class="wikitable" |+ !太空城 !概念 !概况 !技术主题 !人文主题 !备注 |- |'''维多利亚''' |帝国的太空日不落 |第三代太空城 双长圆柱型,14万人 |气候维生系统 |旅游:太空维多利亚浪漫 |第一个太空行宫 |- |'''天宫''' |无重力南天门 |跨越三代的太空城 球壳+模块型,80万人 |球壳结构 |旅游:太空南天门 |唯一一个太空直辖市 |- |'''一号矿城''' | |二、三代太空城 球壳型,109万人 |无重力矿业体系 |社会:太空矿工 |世界最大的太空城 |- |'''?''' | | |太空要塞 |军事:要塞突击群理念 |重要的太空要塞和军港 |- |'''彼特拉克''' | |第二代太空城 旋轮型,33万人 |旋轮结构 |文化:基督近天主义和欧罗巴文化再复兴 | |- |'''新乌克兰''' | | | | | |} ==== 维多利亚 ==== 维多利亚(HMsC Victoria)是英国位于地月拉格朗日点L5的太空城,是英国重要的地外航运贸易和金融中心,亦以其先进的气候调控系统、舒适的居住环境,以及第一个皇家太空行宫帷幕宫等旅游景点而闻名。 维多利亚于2260年代开始设计建造,并于2280年代正式投入运营,为典型的第三代太空城,采用对转双奥尼尔全通式圆筒结构,由旋转筒维多利亚翼(主要的居住和商务商业区)、阿尔伯特翼(以工业和仓储为主)和中央的静态部分皇冠港组成。单个圆筒长15千米,半径1千米,旋转速度为每分钟0.94转。其内部总面积约为100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约17万。气候调节系统作为维多利亚的核心技术之一,通过创新性地利用旋转效应与重力梯度构建了一个高效且感观自然的循环环境,确保维多利亚拥有太空城中首屈一指的舒适体验。 维多利亚的经济主要基于太空航运贸易中转及相关的金融服务。作为地外航运和星际贸易的重要枢纽,维多利亚承接了大量的商业与金融活动,其金融区为太空贸易公司提供了充足的资源和支持。同时,地产居住与旅游产业在维多利亚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吸引了大量上层阶级前来度假与长期居住。科氏力牛顿壁球运动在维多利亚广受欢迎,成为当地居民与游客的热门休闲活动。 维多利亚最著名的景点和像佂为即帷幕宫。此外,小邱园、阿斯蒂沃公园、南华克教堂、浮空列车站等景点和温迪福特气候控制中心等也是著名的景点。
返回
方舟编书图书馆:水鱼号计划
。
导航
导航
首页
最近更改
随机页面
帮助
分类索引
专题
空间及天体
科学与技术
政治及组织
军事与武器
经济和商业
社会与人文
人物和角色
两百年历史
外星文明
字母索引
按字母分类
Wiki工具
Wiki工具
特殊页面
页面工具
页面工具
用户页面工具
更多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页面信息
页面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