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法则:修订间差异
来自23世纪百科
无编辑摘要 |
无编辑摘要 |
||
第1行: | 第1行: | ||
印度法则是在21世纪20年代开始流行于[[六大国]]的商人和企业家群体中的不成文规则,其没有任何法律效力,也没有任何政府或组织机构为其背书。 | |||
但由于其简洁且实用地为普通人或商业团体描绘出印度次大陆和印度人的一些重要特征,因此在各大国民间收获了较高的认知和肯定。 | 但由于其简洁且实用地为普通人或商业团体描绘出印度次大陆和印度人的一些重要特征,因此在各大国民间收获了较高的认知和肯定。 | ||
第11行: | 第11行: | ||
法则3:如果你对印度无法做出判断,请参照法则1。 | 法则3:如果你对印度无法做出判断,请参照法则1。 | ||
即便印度在21世纪中叶分裂为[[印度伊斯兰共和国]]与[[兴都斯坦共和国]]后,该法则描述的内容一样被公认为外界与印度次大陆及其原住民的交往常识。 | |||
[[分类:经济和商业]] | [[分类:经济和商业]] | ||
[[分类:伦理道德]] | [[分类:伦理道德]] | ||
[[分类:Y]] | [[分类: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