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A-40“帕纳明特”运输机
CnA-40“帕纳明特”(CnA-40 Panamint)是由太平洋国帕斯卡工业集团和美联洛歇波音集团联合开发的一种三引擎中型运输机。
历史沿革
21世纪90年代,作为星舰向陆运动的一部分,美联军方规划了未来完全以各级空天轨道机动平台、动力悬浮载具取代传统空运的立体运输投送体系。根据这一规划,美联方面将在10至20年的时间内逐步淘汰传统的固定翼运输机。而这也意味着作为美联固定翼飞机巨头的洛歇波音,很可能将失去美联军用运输机这一相当重要的市场,而对其庞大的固定翼飞机生产线将造成巨大的损失。
作为对策之一,洛歇波音开始将目光投向此前关注较少的国外,特别是南方国家和殖民地中下游市场。但洛歇波音的产品大多采用高性能、高成本路线,缺乏中下游市场的经验。而在此方面有相当经验的太平洋国帕斯卡工业集团,正好也有向相关方面发展的意向,但其之前产品主要以地面载具为主,在航空技术储备方面较为薄弱。
在可以实现优势互补的局面下,双方很快达成了合作协议,共同研发生产针对中下游市场的运输机。设计主体将以洛歇波音现有产品为基础,尽可能利用其固定翼飞机生产线,而帕斯卡则针对中下游市场加以改进,提供适合出口的航电等子系统,并负责总装和相关营销工作。
在运用大量现有成果的情况下,相关研发工作进展的十分迅速。作为双方合作的第一个成果,“帕纳明特”以太平洋国帕纳明特山脉命名,原型机于2197年的太平洋国军事技术装备展首次公开亮相,三引擎设计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合“洛歇波音品质,帕斯卡性价比”的宣传,使其受到了不小的关注。
然而,随着星舰向陆运动的遇冷,美联军方放弃了淘汰传统的翼运输机的计划,洛歇波音不再面临市场问题和生产线裁撤的风险,因此在不久之后选择退出了合作,但承诺继续提供发动机等关键组件。作为补偿,帕斯卡工业集团获得“帕纳明特”了全部设计生产权益,并赋予其CnA-40的代号。
在失去了洛歇波音的加盟光环之后,CnA-40“帕纳明特”的销售情况显然与其最开始的热度形成了落差,其最大的用户为伊盟空军。根据相关报道,用户普遍对CnA-40的性能,特别是强大的适应性感到满意。
自2212年后,帕斯卡就没有再生产过新的CnA-40,但其生产线已经与CnA-38“迁徙者”、CnA-45“前沿”等帕斯卡仍在生产的产品整合,保留了随时复产的能力。
2220年前后,有报道指出,美联方面曾与帕斯卡方面协商,订购CnA-40以用于支援拉美方面军事力量的战事,但尚未取得进展。
2224年,根据帕斯卡工业集团与野猪重工达成的协议,野猪重工将获得在火星区域组装和销售CnA-40“帕纳明特”的授权。
设计特点
CnA-40“帕纳明特”基于洛歇波音LB-110式运输机的基本设计,采用中尺寸全通式货舱、主翼后方中贯可偏转发动机;同时合了帕斯卡CnA-38“迁徙者”运输机的理念与经验,增加了尾部偏转引擎和纯动力垂直起降控制系统。3台洛歇波音“上升云”引擎可以提供超过70吨的垂直升力,相比LB-110运输机偏转引擎仅作为浮素悬浮的辅助稳定,CnA-40可以在轻载情况下不依赖浮素实现垂直起降,并显著减少重载起飞使用的跑道距离。这使得“帕纳明特”得以适应缺乏浮素资源的情形。
CnA-40继承了类似LB-110的棱面机身表面构型,在减轻重量、提升结构强度的同时,结合涂料可以减少雷达和光学特征。但出于控制加工成本考虑,其构型气动优化显然不及LB-110,同时使用的材料强度性能也较为逊色,因此尽管推力强大,但速度仍然被限制在了较慢的水平上。CnA-40C型则对此有所改进。
为了适应全通式无障碍货舱,CnA-40的驾驶舱位于机首顶部且高度较矮,因此机组成员出入较为不便,且操作空间较为狭窄。
衍生型号
- CnA-40:由帕斯卡和美联洛歇波音联合研制的原型机,相较正式生产型号,引擎舱没有分隔道,并使用了较多的洛歇波音组件。
- CnA-40A:主要量产型号。
- CnA-40B:后期优化型号,主要对控制面进行了修改,使其能够更好地配合偏转引擎稳定飞机姿态。
- CnA-40C:增加了引擎护翼,并在机身采用了更好的材料,从而提升了最大速度和升限,并使得空重上升至61.5t。
- CnA-40C Mod.4/MSM:针对火星环境优化的型号,进一步加强了机身强度,并增设了滑橇起落架和进气除尘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