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世纪陆战理论:修订间差异

来自23世纪百科
无编辑摘要
无编辑摘要
 
(未显示2个用户的5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REDIRECT [[三色学说]]
23世纪20年代的主流陆战理论在不同国家或阵营分别建基于两个世纪以来的三大学派:可以简称为橙色学说、紫色学说、青色学说。
23世纪20年代的主流陆战理论在不同国家或阵营分别建基于两个世纪以来的三大学派:可以简称为橙色学说、紫色学说、青色学说。


=== 橙色学说 ===
=== 橙色学说 ===
橙色学说建基于生产力和工业制造业优势,在确保制天权的前提下,通过轨道向全球任何地点空降集成了工业-政治-国防安装包的基地、相关的基地载具(基地车)和兵力后勤模组,解放军对此戏称为“空降国土”。'''强大的防御火力、后勤装备、通信探测力、算力、能源站集成于附带有高度自动化工厂的基地中一并轨道空投到战区。'''
橙色学说建基于生产力和工业制造业优势,这种思路追求的是“用绝对力量抹平一切不利因素,构建自身的理想战场(以及未来的新秩序):破坏和建设同样重要”。其最具代表形态被解放军戏称为“空降国土”:在确保制天权的前提下,通过轨道向全球任何地点,空降集成了工业-政治-国防安装包的基地、相关的基地载具“基地车”和兵力后勤模组的庞大集成力量;把'''强大的防御火力、后勤装备、通信探测力、算力、能源站集成于附带有高度自动化工厂的基地中一并轨道空投到战区。'''


通常需要空投国土的场合肯定是需要部队成建制下去打开局面的,而做为一种持续输送力量的常规手段,该学说的执行可以配合一并接管战区和整个目标地区有价值的资源——无论是能源、工业资源还是人力资源,实际上在22世纪末兴起的南方国家共产主义革命中,大量南方国家和殖民地的革命者都期盼能够得到来自中国的“轨道空投根据地”。'''他们朴素地称赞这种轨道空投根据地能够在当地“留下来帮助群众实现四化和发家致富!”'''
通常需要空投国土的场合必然是需要部队成建制插入打开局面,而非做为一种持续输送力量的常规手段。因此该学说的执行,可以配合一并接管战区和整个目标地区有价值的资源——无论是能源、工业资源还是人力资源,实际上在22世纪末兴起的[[南方国家共产主义革命]]中,大量[[南方国家]]和[[火星殖民地|殖民地]]的革命者都期盼能够得到来自中国的“轨道空投根据地”。'''这些马克思主义者们甚至朴素地称赞这种轨道空投根据地能够在当地“留下来帮助群众实现四化和发家致富!”'''


该学说大体上与制天权理论有较多交集,不在纯陆(大气层内)战学说范围内(这点在23世纪20年代的军界和学术界存有争议)。
该学说大体上与制天权理论有较多交集,不在纯陆(大气层内)战学说范围内(这点在23世纪20年代的军界和学术界存有争议)。


'''橙色学说在23世纪已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履行起大国责任、坚守世界和平的有力理论基础。'''
'''橙色学说在23世纪已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履行起大国责任、坚守世界和平、推动实现世界人民大团结的有力理论基础。'''


=== 紫色学说 ===
=== 紫色学说 ===
紫色学说建基于信息-技术优势,主张前线单位强调侦查感知、轻量化、隐蔽,并通过远距离火力和拦截制胜,在比较极端的场景下,甚至所谓前线步兵、无人设备都不需要携带或仅携带像征意义的武器,“真正的武器是指示器和电台”,技术能确保字面意义上的远程火力随叫随到,所谓“发射即拦截,发现即摧毁”。
紫色学说建基于信息-技术优势,主张前线单位强调侦查感知、轻量化、隐蔽,并通过远距离火力和拦截制胜,在比较极端的场景下,甚至所谓前线步兵、无人设备都不需要携带或仅携带像征意义的武器,“真正的武器是指示器和电台”,技术能确保字面意义上的远程火力随叫随到,所谓“发射即拦截,发现即摧毁”。


紫色学说受到环境控制作战理论和星舰向陆作战思路的影响。紫色学说实际上很可能会导致一种相对的战略防御(韧性)远大于进攻(突破)力的情况,大部出现一种一战的壑壕战式现像,我们称之为“移动壑壕战”。对于在紫色学说下的防线,要么堆大量力量强攻,要么搞风暴兵式的小规模特种渗透--但是持续性都很差
紫色学说也受到环境控制作战理论和星舰向陆作战思路的深厚影响。
 
理论上,若双方均采用紫色学说,很可能会导致一种相对的防御力(韧性)远大于进攻(突破)力的情况。要突破防线,要么集中大量力量强攻,要么进行小规模特种渗透,但往往也不能取得良好效果,导致战线大部出现一种一战式的壑壕战战线现像,被称为“移动壑壕战”。


=== 青色学说 ===
=== 青色学说 ===
青色学说建基于战术机动与策略优势。
青色学说建基于战术机动与策略优势。该学说最初起源于南方国家的反帝战争和殖民地武装冲突,强调高机动性运动战,高科技游击穿插渗透。青色学说说相当重视用廉价智械装备起来的轻步兵和高机动载具的作用,某种意义上不那么注重包括高级技术武器与重型平台。用一名火星殖民地匪帮首领的话说就是:“笨重的硬防护无用,跑得快的轻型载具能用机动躲开攻击,就算死一架也不心疼,剩下的可以像狼群一样把敌人的昂贵铁坨子咬死”。实际上反映出其经济基础:人命的代价并不高,昂贵的高技术武器是装备不起的。
 
青色学说目前在大国学术界的主流观点看来是对于殖民地小打小闹而言问题还不大,但高烈度战争看上去挺不靠谱。但这属于小国或弱势方将大国和强敌拖入战争泥潭的可行理论基础。


=== 三种学说的对比 ===
=== 三种学说的比较 ===
[[文件:三大陆战学说比较图.jpg|替代=三大陆战学说比较图|左|缩略图|三大陆战学说比较图]]
[[文件:三大陆战学说比较图.jpg|替代=三大陆战学说比较图|左|缩略图|三大陆战学说比较图]]
三大学说用最简洁的语言描述,其特点如下:
三大学说用最简洁的语言描述,其特点如下:
第27行: 第33行:


青色学说:高科技游击战,大量使用廉价智械作战,以高速度在战场进行全域穿插渗透作战。
青色学说:高科技游击战,大量使用廉价智械作战,以高速度在战场进行全域穿插渗透作战。
六大国的中国和欧罗巴陆战理论倾向于橙色和紫色学说的有机结合,美联、英国(也有部分基于青色学说)和斯拉夫倾向于紫色学说,以色列、地球各地区大国及南方国家的地面武装则主要立足于青色学说。


中国民间对此有调侃说法:“生产力优势在我”学说、“信息-技术优势在我”学说,以及“优势都不在我”学说。
中国民间对此有调侃说法:“生产力优势在我”学说、“信息-技术优势在我”学说,以及“优势都不在我”学说。


中国最早从21世纪20年代的台海战役开始,到北极战争中的“巴芬湾插入”行动,在此后两个世纪的几次大型作战中,逐步完善了橙色学说,在23世纪20年代,中国已经可以根据军事或政治需要将集成了一个个根据地和党支部的微型工业-政治-国防安装包通过轨道迅速投放到战地或整个战役的任意地点。
中国最早从21世纪20年代的[[台海战役]]开始,到[[北极战争]]中的“[[巴芬湾插入]]”行动,在此后两个世纪的几次大型作战中,逐步完善了橙色学说,在23世纪20年代,中国已经可以根据军事或政治需要将集成了一个个根据地和党支部的微型工业-政治-国防安装包通过轨道迅速投放到战地或整个战役的任意地点。


而美英也是在两百年间将紫色学说发展到极致,在23世纪20年代,美英和斯拉夫都可以在确保制天权的前提下,向目标区域空投一堆大型感知-通信桩、移动基站、信标光棱塔以对战区施行网格化、颗粒度细至1米的信息网络覆盖,特种兵可摇控无人装备蜂群和引导轨道对目标进行打击。
而[[美联]]和[[英国]]也是在两百年间将紫色学说发展到极致,在23世纪20年代,美英和[[斯拉夫共和国|斯拉夫]]都可以在确保制天权的前提下,向目标区域空投一堆大型感知-通信桩、移动基站、信标光棱塔以对战区施行网格化、颗粒度细至1米的信息网络覆盖,特种兵可摇控无人装备蜂群和引导轨道对目标进行打击。


[[六大国]]的中国和[[欧罗巴]]陆战理论倾向于橙色和紫色学说的有机结合,美联、英国(也有部分基于青色学说)和斯拉夫倾向于紫色学说,[[以色列]]、地球各地区大国及南方国家的地面武装则主要立足于青色学说。


[[分类:军事理论]]
23世纪20年代有学者将六大国采取不同学说的状况总结如下(存在一定争议)
[[文件:六大国陆战理论比较.jpg|替代=六大国陆战理论比较|左|缩略图|六大国陆战理论比较]]

2024年9月14日 (六) 09:04的最新版本

重定向到:

23世纪20年代的主流陆战理论在不同国家或阵营分别建基于两个世纪以来的三大学派:可以简称为橙色学说、紫色学说、青色学说。

橙色学说

橙色学说建基于生产力和工业制造业优势,这种思路追求的是“用绝对力量抹平一切不利因素,构建自身的理想战场(以及未来的新秩序):破坏和建设同样重要”。其最具代表形态被解放军戏称为“空降国土”:在确保制天权的前提下,通过轨道向全球任何地点,空降集成了工业-政治-国防安装包的基地、相关的基地载具“基地车”和兵力后勤模组的庞大集成力量;把强大的防御火力、后勤装备、通信探测力、算力、能源站集成于附带有高度自动化工厂的基地中一并轨道空投到战区。

通常需要空投国土的场合必然是需要部队成建制插入打开局面,而非做为一种持续输送力量的常规手段。因此该学说的执行,可以配合一并接管战区和整个目标地区有价值的资源——无论是能源、工业资源还是人力资源,实际上在22世纪末兴起的南方国家共产主义革命中,大量南方国家殖民地的革命者都期盼能够得到来自中国的“轨道空投根据地”。这些马克思主义者们甚至朴素地称赞这种轨道空投根据地能够在当地“留下来帮助群众实现四化和发家致富!”

该学说大体上与制天权理论有较多交集,不在纯陆(大气层内)战学说范围内(这点在23世纪20年代的军界和学术界存有争议)。

橙色学说在23世纪已经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履行起大国责任、坚守世界和平、推动实现世界人民大团结的有力理论基础。

紫色学说

紫色学说建基于信息-技术优势,主张前线单位强调侦查感知、轻量化、隐蔽,并通过远距离火力和拦截制胜,在比较极端的场景下,甚至所谓前线步兵、无人设备都不需要携带或仅携带像征意义的武器,“真正的武器是指示器和电台”,技术能确保字面意义上的远程火力随叫随到,所谓“发射即拦截,发现即摧毁”。

紫色学说也受到环境控制作战理论和星舰向陆作战思路的深厚影响。

理论上,若双方均采用紫色学说,很可能会导致一种相对的防御力(韧性)远大于进攻(突破)力的情况。要突破防线,要么集中大量力量强攻,要么进行小规模特种渗透,但往往也不能取得良好效果,导致战线大部出现一种一战式的壑壕战战线现像,被称为“移动壑壕战”。

青色学说

青色学说建基于战术机动与策略优势。该学说最初起源于南方国家的反帝战争和殖民地武装冲突,强调高机动性运动战,高科技游击穿插渗透。青色学说说相当重视用廉价智械装备起来的轻步兵和高机动载具的作用,某种意义上不那么注重包括高级技术武器与重型平台。用一名火星殖民地匪帮首领的话说就是:“笨重的硬防护无用,跑得快的轻型载具能用机动躲开攻击,就算死一架也不心疼,剩下的可以像狼群一样把敌人的昂贵铁坨子咬死”。实际上反映出其经济基础:人命的代价并不高,昂贵的高技术武器是装备不起的。

青色学说目前在大国学术界的主流观点看来是对于殖民地小打小闹而言问题还不大,但高烈度战争看上去挺不靠谱。但这属于小国或弱势方将大国和强敌拖入战争泥潭的可行理论基础。

三种学说的比较

三大陆战学说比较图
三大陆战学说比较图

三大学说用最简洁的语言描述,其特点如下:

橙色学说:生产力优势与主动权——从无人装备洪流到前线基地包轨道空降国土,以绝对军力和后勤力量碾压对手。

紫色学说:信息单向透明,广泛使用特种兵渗透作战,以远程力量制胜,尽可能减少视距内的大兵团交战。

青色学说:高科技游击战,大量使用廉价智械作战,以高速度在战场进行全域穿插渗透作战。

中国民间对此有调侃说法:“生产力优势在我”学说、“信息-技术优势在我”学说,以及“优势都不在我”学说。

中国最早从21世纪20年代的台海战役开始,到北极战争中的“巴芬湾插入”行动,在此后两个世纪的几次大型作战中,逐步完善了橙色学说,在23世纪20年代,中国已经可以根据军事或政治需要将集成了一个个根据地和党支部的微型工业-政治-国防安装包通过轨道迅速投放到战地或整个战役的任意地点。

美联英国也是在两百年间将紫色学说发展到极致,在23世纪20年代,美英和斯拉夫都可以在确保制天权的前提下,向目标区域空投一堆大型感知-通信桩、移动基站、信标光棱塔以对战区施行网格化、颗粒度细至1米的信息网络覆盖,特种兵可摇控无人装备蜂群和引导轨道对目标进行打击。

六大国的中国和欧罗巴陆战理论倾向于橙色和紫色学说的有机结合,美联、英国(也有部分基于青色学说)和斯拉夫倾向于紫色学说,以色列、地球各地区大国及南方国家的地面武装则主要立足于青色学说。

23世纪20年代有学者将六大国采取不同学说的状况总结如下(存在一定争议)

六大国陆战理论比较
六大国陆战理论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