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

来自23世纪百科

23世纪的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是世界上领土最广、人口最多、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

现代中国在两个多世纪的时光中经历了无数次变革,过程曲折且艰辛,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一直坚持自我革新和砥砺前行,从而稳步引领中国成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典范。

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国土被划分为72个大都会区和4个海外自治区(中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楚堪、新加坡),通过三级地方行政体制直接管理将近20亿人口,同时在地球外的太阳系范围内建立起无数的殖民地

中国经济在人类世界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中国的国民生产总值中有9%来自于农业,31%来源于工业,46%来自服务业,14%来自第四产业。中国的第一、二和第三产业基本上以本土为核心,在此基础上广泛开展行星际和恒星际贸易,而所有经济活动皆通过已进行到第五十四次的国民经济五年规划实现统筹管理。

中国拥有常备规模超过一百万的军队,陆军、海军和天军分别在行星表面及宇宙空间中保卫着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中国也以“联合防卫”的模式为东亚和东南亚多个国家提供国防保障,以及在拉美、非洲和伊朗等地区派出武装力量维持地区和平。

中国与美联欧罗巴英国斯拉夫以色列相互之间构建的多边关系是人类世界最重要的国际关系体系,中国也利用自身超大的影响力直接塑造着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中亚的国际格局,其中尤以朝鲜日本越南琉球的国内政治和经济活动最受中国影响。中国在外交上一直主张推广人类文明共同体的理念,务求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人类的大团结。

23世纪的中国社会主流价值观稳定,文化多元而宽松,民众物质生活极度丰富、拥有自由和机会,人类发展指数长期位居世界第一,在世界大多数人眼里,中国是他们的梦想之地,而在另外两个外星文明看来,中国可能也是人类文明呈现出的最佳样本。

速览

国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简称中国(China)
人口 19.75亿。

政府鼓励各民族和种族间混居并塑造统一的中国公民身份和国家认同感。其中,78%的公民是传统汉人,他们大部分分布于东部沿海和中西部地区;22%的公民是国外移民及其后裔,其中主要包含三类来源:东北亚移民,以日本、朝鲜和琉球移民为主,主要居住于东部沿海、华北、内外蒙古和东西伯利亚;东南亚及大洋洲移民,以来自中南半岛、菲律宾、印尼和波利尼西亚的移民为主,主要分布于南部沿海、南海诸岛和台湾岛;阿非利华(Afrihua),两百年来从非洲和南亚移民到中国并完全中国化的黑人及其后裔,主要分布在沿海各大都会区、乌鲁木齐-兰州城市带、拉萨-成都城市带和西伯利亚诸农场。

首都 北京都会区北京市(Beijing)
行政区划 中国本土在21世纪撤消了延续600年以上的省级行政单位制度,取而代之的是72个大都会区。

中央政府以下的行政区域分为三级: 第一级:大都会区政府 第二级:行政市政府 第三级:社区联合治理委员会(联治委) 大都会区政府的最高行政领导人被称为“行政长官”,由中央政府任命;行政市政府的最高行政领导人被称为“市长”;社区联合治理委员会属于行政市内某单独社区或多个社区(取决于社区面积以及人口数量)的联合治理组织,也是最基层的政府行政单位。

国家领导人 第六十一届班子:

国家元首(国席):常助 政府首脑(总理):达玛贡布

主要媒体和意见领袖(KOL) 华夏社(HXA),历史悠久的官方通讯社。

《首都会晤》,极有影响力的一档半官方性质节目,每周邀请政府高官在媒体上与评论员和民众代表直接对话、沟通政策和讨论热点议题。 《社稷瞭望》,面向全国的谈话节目,每期邀请各界知名人物、官员、学者或事件当事人就过去一周的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热点时事进行评论。 《战旗》,军事类媒体,被舆论认为代表部队观点。 《北京观察》,倾向现实主义路线的老牌时政媒体,总部在北京,读者主要是公务员、超企雇员、军人、民族主义者和立场保守的人士。 《每周国务评论》,倾向理想主义路线的时政媒体,总部在杭州,读者主要是作坊主、自由工作者、世界主义者、殖民者和新移民。 《新改革者》,立场保守的时政媒体,订阅者与《每周国务评论》有较多重合。 《环球经济》,主流财经媒体,偏重于报道超级企业的新闻。 《货殖说》,主流财经媒体,侧重于为作坊、行会和殖民者发声。 《国民经济参考》,有影响力的经济媒体,其内容经常准确揭示出中国和世界宏观经济的走向。 此外,北京大学每三个月会在北大图书馆举办一次“公共政策全媒体讨论会”,国家领导人将就热点公共政策做一次主题演讲并与现场和线上的公众进行讨论并答疑,这也被民间称为“大辩论”。

主流元宇宙 下面是中国第四世界(亦即除物理世界、主观知识世界、客观知识世界以外的虚拟世界,主要由众多的元宇宙组成)中有代表性的几个元宇宙:

虚拟天下。是人数最多的元宇宙,有国资背景,几乎每个中国公民都有其化身,整个网络由全国各地的真实地方和虚构地方共同构成,网络内建有各种游戏和讨论组,用户既可以作为玩家也可以作为网民参与各种地方事件的讨论和传播。 神州。一个以架空古代中国为核心元素的元宇宙,用户超过一亿五千万人,是中国民族主义者在第四世界的主要聚集空间。 九天。衍生自一个以中国古典奇幻仙侠世界为基础的VRPG游戏(虚拟角色扮演游戏,玩家能在游戏中以第一人称代入角色经历各种事件和结局),虽然玩家人数相比前二者少,但KOL却更多,往往是中国各种热门议题的来源地。 25世纪。以两百年后的科幻未来世界为核心的元宇宙,让玩家可以与现实时间同步进行的方式经历未来的或然人生,特点是众多新的社会和自然科学理论在此进行大规模实验和压力测试,同时也有大量外国人在此参与互动。 这些主流元宇宙本身也是中国庞大的作坊经济体系的基础之一,解决了大量中国民众的就业和营生问题。

自然地理

中国是23世纪20年代人类世界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东起白令海峡,西抵叶尼塞河,北至北冰洋,南达新加坡,中国的自然地理面貌极度丰富。

23世纪的中国领土
23世纪的中国领土

中国在21世纪中叶通过购买和接纳的方式在中-东西伯利亚、外蒙古和新加坡获得了新的领土,这些新领土除了新加坡和马六甲海峡部分海域外,全部位于温带和寒带,尤其是西伯利亚地区的大量河流和山脉为中国传统的自然地理面貌带来了新的要素、丰富的矿产、林业及水利资源。

从西往东起直至白令海,叶尼塞河、勒拿河、科利马山脉分别将中国的西伯利亚国土划分为“中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和“楚科奇-勘察加”三大地区,贝加尔湖也在时隔千年后重新回到中国的掌控之下。中国在21世纪末通过修建运河的方式建立了西太平洋与北冰洋之间的联系。

中国的气候从21世纪开始持续变暖,直接将亚热带和温带的界线从秦岭-淮河往北推移到山东半岛-华北-关中平原一带,传统意义上的中国北方和西北地区年降水量大增,河西走廊、北疆和东西伯利亚新增了大量湖泊和耕地。

不过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问题也从21世纪中后期开始困扰中国的沿海地区,中国通过在沿海大都会区建立智能化的一体式堤岸和水下都市计划逐步解决了海水入侵的问题。

从卫星上看夜色中的23世纪中国大陆,73个大都会区遍布大陆和大陆架
从卫星上看夜色中的23世纪中国大陆,72个大都会区遍布大陆和大陆架

两百年间

中国及其标志性的社会主义制度在两个多世纪以来,一直都是人类文明发展最高水平的标杆。

除了原有的领土,中国在21世纪中叶还通过从新兴的欧罗巴合众国手里购买原俄罗斯土地的方式将北部国界线扩展到了叶尼塞河以东的整个西伯利亚区域,进一步夯实自己北极玩家的基础。

中国在2020年代美国势力撤出亚太后统一了台湾,也主导了朝鲜半岛的统一和琉球独立。

在新加坡和蒙古于2040和2050年代相继公投加入中国后,这个古老国度再度成为地球上毋庸置疑的最强大的国家。

第四次工业革命第一次接触的时代洪潮席卷之下,中国率先于21世纪中后期启动了对月球和火星的殖民计划,在22世纪上半页完成了工业基地月球化,并与美欧英斯以一同推动了致力于将火星地球化的“盖亚计划”。

整个22世纪期间,中国企业在地月轨道和小行星带兴建了大量空间站和太空城市,这些持续一个世纪以上的投资、开拓和基础设施建设都支撑着中国在23世纪拥有最庞大的地外殖民者群体。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历经两个多世纪的实践和完善,在23世纪已经成为中国政治的重要压舱石。

虽然在两百年间经历了一些波折,但四项基本原则继续在23世纪指引着党和全社会的前进方向,而人民监督委员会制度的实践则极具历史意义:把官僚主义关进了笼子里,保障国家体制不会在长久的太平盛世下被腐蚀。

自从21世纪20年代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后,中国直到23世纪都一直维持着该地位,凭借近20亿人口构成的超大国内市场和强劲的工业制造能力,中国经济的健康增长获得了长期的保证,政府对大企业和金融资本的监管一直维持较强的力度。

虽然在22世纪一度出现数次太空殖民投机泡沫,以及大量依靠民间资本进行太空探索和殖民扩张为中国经济埋下了不少隐患,期间还爆发过两场由超级企业参加的战争,但中国最终都将经济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

中国人民解放军是23世纪人类世界最强大的军队之一,陆军和海军在地球表面和殖民地捍卫着国家利益,天军在太空维护着行星际和恒星际贸易线路的安全,总体而言中国军队的综合战力位居六国集团前列,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庞大的国家利益与短缺的军事预算导致的低军事覆盖之间的矛盾。

两百多年来,中国社会曾经掀起多种思潮,但全社会都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没有太多改变: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骨子里的家国情怀、崇尚权利与责任的辩证统一。

实用主义理念和唯物主义信仰都以各种朴素的形式广泛存在于民间,哪怕是日本、朝鲜、东南亚和阿非利华(中国籍黑人)移民的涌入都无法改变人们对这些核心价值观的认可,这是维持中国社会避免撕裂的最大公约数。

在知识分子和上层建筑中,意识形态分歧十分明显,坚定支持中华民族利益优先的“共和国路线”和基于国际主义国策的“大团结路线”分别代表着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这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在23世纪的地缘政治决策,并最终影响着人类世界的走向。

政治一:中央、地方、人民监督委员会、智辅网络

中国在1980-2030年的“白金五十年”期间随着生产力的持续释放和提高而培育出了逾十亿小康和中产阶级,但伴随着高速发展而来的还有积累了半个世纪的各种社会矛盾,最终在21世纪40年代末至50年代中期迎来总爆发。

民众对分配不均、对官僚主义肆虐的严重不满在部分沿海地区以及内陆省份引发了低烈度的冲突和大规模的示威抗议,史称这段时期为“大撕裂”。

动荡最终以中央政府进行各种顶层的政治改革和重新进行各阶级的经济利益分配调节而结束。

在经历大撕裂之后,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并没有受到动摇,而是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良。

中国在2030年代完成的电子政府转型的基础上,由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修宪决议,正式建立人民监督委员会制度,人民监督委员会制度成为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最重要方式,获得了可以直接监督执政党、罢免公务员和对人大立法提出复议的权力。

中国推行了对亚伯拉罕诸教强制实施中国化的“华夏信仰工程”,这导致基督教、天主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教义和活动形式在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也对这些宗教在全球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国企分红转移支付制度的建立则相当于为共同富裕的实践提供了最直接的范式,所有符合条件和资质的国有企业每季度都会向指定的统筹基金拨款,由后者统一向中国公民以现金或证券的方式分红。

在深圳与香港于2040年代合并为深港都会区后,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一国两制”就在中国消失了(澳门早在2020年代末便改行社会主义体制),中国的法律体系为“兼容法系”(Compatible Law),这是一种在中国发展出来的兼顾了民法法系(Civil Law)和普通法系(Common Law)双方优点的法系,主要在中国及所属殖民地、朝鲜、越南、缅甸、老挝、喜马拉雅联邦、几个中亚国家、部分东非国家和若干拉美国家使用。

经过一系列顶层设计和渐进式改革,中国在21世纪中后期成功地化解了大多数社会矛盾,分配制度得到完善,共同富裕成为事实,官僚主义及其衍生问题得到有效控制,社会贫富分化程度显著降低,医疗、教育、住房和社会保障体系的效率得到进一步提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经过淬炼后更显韧性和优越性,为中国此后一个半世纪的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中央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央政府的基础。

在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国务院总理是中央政府的首脑,国务院通过各部委和工作小组开展具体的中央政府行政工作。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央的立法和最高权力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是最高司法机关,全国人民监督委员会是最重要的监督机构,全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各社会党派的协商议政渠道,而国席则是国家元首。

地方

中国在21世纪撤消了有六个世纪之久的省级行政区划,取而代之的是72个大都会。

基于大撕裂后产生的分配制度改革以及重新调整央地关系,中央政府决定顺应历史趋势,终结了行省的历史使命,大都会制度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大都会制度深刻地影响了一个半世纪以来中国的发展,尤其在国内政治和经济领域产生了重大意义。

都会区制度最大程度上激活了国内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大都会将一群城市融合为一整个生活体系,为国内工商业分工和布局带来极大变化,从此之后国内城市间曾经存在的为了吸引投资而各自为政、恶性竞争、争相向省和国家要政策的局面被打破,国内各区域的经济都得到来自不同都会区的拉动,进而形成一个巨大的工商业矩阵。

这个工商业矩阵自然创造出全世界最庞大的消费市场。每个区域里的市民都同时生活在两个或三个都会区范围内,他们在其中生活、工作、娱乐和创业所产生的各种活动都形成消费,这些消费由都会区的市场所消化,然后再以就业和商机的形式反馈给市民阶级。

在政治层面上,大都会制度的意义更明显,它彻底将富裕大省、人口大省和土地面积大省划分成数十个大都会,压缩了地区势力的活动空间,进一步降低了地区势力坐大的可能性。同时,也增加了中央政府与基层民众之间的对话沟通,提高了行政效率。

大都会产生的问题主要是增加了区域合作之间的决策成本,几个城市在大家都一致看好的方面合作当然是无间的,但是如果对发展方向或利益分配产生分歧的话,由于缺乏省级行政单位的仲裁或协调,一些结果具有负外部性的决策就可能会陷入停滞。

随着撤省以及72个大都会的设立,中国的政府管理体系由五级压缩到四级:

  • 第一级:中央政府
  • 第二级:大都会政府
  • 第三级:市政府
  • 第四级:社区政府

具体的72个大都会我们会在后面介绍。

第二级的大都会主要是基于原本的直辖市、省会、副省级城市或地区中心城市升级而成。

第三级的行政市则主要由原来的地级市、地区、自治州、盟等改制而成。

至于第四级的社区则由原本的市辖区、县级市、县、旗、镇、街道、乡改制而来。

传统的农村已经在21世纪70年代彻底消亡,因此大量的村社随着最后一批留守农民的离世而撤销。

撤省建都带来的四级管理体系重构了中国地方政府权力的范围和边界,优化了地方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效率,有效地促进了全国不同地区,尤其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

人民监督委员会

人民监督委员会(People’s Supervise Committee,简称民监委,PSC)是一种由每个公民通过大众民主的方式来直接监督政府和国家公职人员的政治制度。

人民监督委员会由全国人民监督委员会和地方各级人民监督委员会组成。

凡年满25周岁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公民除外)即自动成为人民监督委员会基层委员。

基层委员的产生方式:每个设区的市、自治州从公民身份证系统中筛选出符合上述资质的公民,然后按身份证顺序每1000名公民分为一组。如果号码为1到1000,则分在第1组,如果号码是1001到2000则分在第2组,以此类推。例如广州市基层委员58987,就应该分在广州市的第59组。

人民监督委员会的常设机关是人民监督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简称“民监常委会”),民监常委会不设委员长,而由33名常务委员组成常务委员会议,每名常务委员的任期为一年,从每年的1月1日至12月31日。

社区、市、大都会和全国民监常委会常务委员的产生方式主要通过抽签、投票两种方式筛选而出。

人民监督委员会行使以下监督职权:

  • 监督政府行为。包括但不限于监督:政府预算行为、政府投资行为、政府采购行为、政府拍卖土地行为、政府的政策落实行为、政府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行为、政府的战争与和平行为。
  • 监督司法体系。包括但不限于监督:公安、法院和检察院等司法机关的一切行为。
  • 监督国家公职人员的一切公职行为。
  • 调研社会基层状况。记录地方基层委员的提议、举报、留言和投票结果,根据线索挑选基层委员进行深入的访问研究,汇总提交给各级人民监督委员会常委会。

成为人民监督委员会基层委员以及当选各级民监常委会常务委员是每个中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宪法对全体委员实行以下保护和限制:

  • 当选各级民监常委会常务委员的公民拥有提议、言论、表决免责权。
  • 每个公民一生最多只能担当3次各级民监常委会常务委员。
  • 当选各级民监常委会常务委员的公民如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担当。
  • 所有各级常务委员都享有公务员补贴,当选常务委员的公民,若有工作的,其原工作岗位在任职常务委员期间不得被裁减,其薪水不得被削减。

智辅网络

23世纪的大国和超级企业普遍采取人工智能为决策提供辅助。

在中国,为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人民监督委员三个主要政治力量提供一系列决策辅助的国家人工智能网络系统在23世纪被称作“智辅网络”,智辅按照算力、数据库及权限由大到小、分为国家智辅、大都会智辅、城市智辅三级。

智辅利用动态进化人工智能和一整套复杂的“社会感知算法”将全国各地细分至社区的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联接成网,通过分布于全国各地区的枢纽进行资源分配,动态实时感知算力资源、动态实时统筹分配和统一调度计算任务,构成一个感知、分配、调度模块高度耦合的能自动演化的分布式人工智能网络。

智辅之所以能提供决策辅助,正是基于其对社会的持续动态监测和洞察获得的巨量信息,以及基于自身进化而不断改进的算法,在足够的算力支撑下产生的对任何决策的理论最优解。

而基于智辅网络进一步集成了过往历代先贤所有思想、经验和知识的“中央智库”则是最顶级的决策辅助人工智能,中央智库只面向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提供服务,尤其是在选举、国防、外交领域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资源。

政治二:大都会、海外自治区、殖民地

大都会

23世纪,72个分布在中国大陆和领海中的大都会区内居住着将近20亿居民。

从外兴安岭一直到南海,从阿尔泰山脉延绵至东海,这72个大都会区相互连接成世界上最庞大的、最富裕的都市群。

这72个大都会中的14个是人口超过1500万的,它们是中国最核心的14个大都会,分别是:北京、郑州、上海、南京、武汉、广州、深港、重庆、成都、西安、兰州、肃州、乌鲁木齐、长春。

在这72个大都会区以外的更庞大的国土内,全部是成片的由湿地、森林、植被、沙漠等自然地带构成的国家公园。具体的大都会区介绍请查看:中国72个都会区,撑起人类世界最庞大的发达经济体。

关于大都会区的详细介绍可以参看大都会区词条

4个海外自治区

俄罗斯联邦在21世纪30年代解体后并入刚完成大一统的欧罗巴,后者随即将叶尼塞河以东的西伯利亚土地悉数售予了中国。

对中国而言,这笔收购有几个意义:1,收复了多处自古以来的领土(如海参崴和伯力等),且彻底终结了华夏数千年来的北方隐患,具有极深远的历史意义;2,西伯利亚土地在全球变暖这个气候周期中多出了大量耕地,加上原本已十分丰富的矿产、水利和林木资源,皆大大增加了中国的自然资源数量;3,中国直接获得了北冰洋沿岸的漫长海岸线。

中国将西伯利亚划分为三个自治区,分别是:中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楚科奇-勘察加(简称“楚堪”)。

中西伯利亚西部边境即叶尼塞河,东部边界为勒拿河及其南部支流,主要城市包括北宁、伊尔库茨克(Irkutsk)、雅库茨克(Yakutsk)和赤塔(Chita)。

东西伯利亚西部边界为勒拿河及其南部支流,东部边界为科利马山脉,包含库页岛,主要城市包括庙街、诸民、马加丹(Magadan)、库页(原南萨哈林斯克)。

楚科奇-勘察加的西部边界为科利马山脉,东面濒临白令海,主要城市为白林市(原堪察加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

除了北方的收购,中国在21世纪40年代还接纳了新加坡。

当时新加坡鉴于马六甲战争后严重的邻国威胁以及美国撤出东南亚并解体后在东南亚产生的防务真空而决定公投是否加入中国,最终结果是大部分公民选择加入,于是经过中国人大的同意后,新加坡正式成为中国的首个海外自治区。

新加坡的加入令南海无论是名义上还是实质上都成为了中国的内湖,令中国辐射到东南亚的影响力达到史上最强的程度,也大大加速了大中华经济圈和以中国为核心的亚太经济产业分工体系的形成。

蒙古也紧随新加坡的脚步在21世纪40年代和50年代两次向中国提交并入申请,但皆被中国拒绝,直到60年代才最终加入中国,但蒙古并没有成为独立的海外自治区,而是融入到中国的大都会行政区划中,其唯一的大城市乌兰巴托单独成为了一个都会区。

海外自治区的政府管理体系在中央以下只分为两级:自治区、市-乡村-农场,自治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原自治区内的政党一律加入全国政协参政议政,由中共中央指派人选与自治区当地党委选举而出的代表共同领导自治区。

中西伯利亚、东西伯利亚、楚科奇-勘察加、新加坡这四个海外自治区有力地扩大了中国在全球的自然资源配置能力和地缘政治影响力,无形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地外殖民地

中文“殖民地”这个词在22世纪之前的数百年间是带有贬义色彩的,它伴随着西方文明在全球范围的烧杀抢掠而生,是带有原罪的,是广大落后地区和古老民族被西方帝国主义征服和压迫的血泪史的象征。

然而在22世纪开始兴起的太阳系殖民浪潮中,“殖民地”一词在中文语境中已经被剥离了过去沉重的历史叙事和屈辱感,这既是因为中国已经重新回到世界之巅逾一个世纪,也是因为在地球外的生存空间中并不存在任何原住民,殖民的内涵已经排除了对原住民的压迫这层含义。加之中国人在这次历史浪潮中的极高参与度,再赋予“殖民”或“殖民地”贬义色彩也或多或少显得难以自洽。

中国在地球外的殖民地数量截至2221年11月为518个,这只是正式在国务院登记并获得国内对口支援的殖民地数量,鉴于太阳系开拓的广度和深度、参与者的众多,具体的殖民地数字无从考究。保守估计实际上还有至少十倍于这个数量的定居点和初级殖民城镇分布于整个太阳系范围。

中国的殖民地政策概括起来可以分为四大方面:

  • 土地私有制
  • 大都会/超企对口支援
  • 免税
  • 中央财政转移

为了激发民众和企业开拓地外殖民地的动力,中国政府和民间在21世纪末就殖民地土地私有制达成了共识,实际上以潜规则的形式默认下来,通过先行试点的形式探索太阳系殖民浪潮下的新型土地生产资料分配制度。

由于21世纪50年代通过修订的共和国宪法中(尤其是第一章第九条和第十条)没有就地外殖民地的土地生产资料制度作出具体定义或描述过于模糊,从而为殖民地土地私有制提供了法律层面的解释空间,在22世纪以来的将近两个世纪内,中国政府和民间都对此保持默契。

近百年来中国人在太阳系内开辟了大量殖民地,但只有少数能够依托历史机遇和自身的条件获得快速成长,绝大部分殖民地的发展依然十分有限,于是在22世纪80年代的第二次超企战争结束后,中国通过法律形式出台了一系列对殖民地提供帮扶支持的制度,而承担帮扶责任的就是国内72个大都会以及部分超级企业。

这些大都会和超企提供的帮扶涵盖了公共服务的各方面,尤以增加人口、培养人才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一般来说大都会会向发展得比较深入和已经积累了较多人口和资源的殖民地提供对口支持,每个大都会一般会支持两到三个这种殖民地。超企则主要以托管形式为那些新建立的或发展较慢、人口较少的殖民地提供公共服务和一定的支持。

殖民地是不用缴税的,但接受了大都会对口支持的殖民地需要向该大都会提供分红,分红往往是殖民地上一年度财政收入的5-10%,某些殖民地甚至会高达20%,这都是由大都会与接受帮扶的殖民地双方协商而定,中央政府接受报备并委派财政部对此进行核算。

超企托管的殖民地既不缴税也不提供分红,而是会转让一部分股权给超企,这同样没有固定的比例,一般来说超企会索取10%-40%的所有权不等。这些由超企托管的殖民地通常能作为交易标的在国际上进行交易,既可以交易部分股权,也能整体出售,著名的例子便是由祺孚公司托管的殖民地驿宁在2215年被用作与以色列进行交易。

中央政府每个财政年度会通过专项基金由国家开发银行向接受对口支援的殖民地提供一定的补贴,这种转移支付属于预算外收支,若运用得当能直接加快城市的发展,有部分殖民地利用这笔款项再投资于新的定居点,也有的用于建设殖民地武装力量以保卫城市或主动出击“剿匪”。

基于上述殖民地政策,中国殖民地的管辖治理主要衍生出四种模式:

  • 自持模式
  • 超企托管模式
  • 大都会对口支持模式
  • 建设兵团模式

自持模式最为普遍,多数殖民地都是以这种自生自灭的方式运作,开拓者依靠自己募集到的投资或者当地的资源贸易支撑殖民地的公共服务和城市发展所需。处于早期的定居点或者发展不太快、规模不大或者尚未引起外界关注的殖民地都是自持为主,这些殖民地完全不受政府或超企的控制,其发展决策取决于投资人和殖民地管理者的意愿。这种模式优缺点都很明显,优点是能够独立积攒力量,十分适合闷声发大财,缺点是对城市管理者的要求较高,无依无靠也导致这类殖民地更容易受到匪帮和外界的入侵,通常自持不下去的殖民地就会选择交给超企托管。

在超企托管模式下,中国政府很少参与该殖民地的建设和管理,也不会主动提供支援,而是将此义务转移给超级企业。这些殖民地在超企的管辖下自行生长发展,不过大部分超企只是提供最基本的公共服务,而不会为这些殖民地提供更多援助。这种模式的优点是发挥了市场的作用,能为国家高效开辟殖民地,且开发及管理成本都相当便宜,缺点则是其发展取决于托管超企对其分配资源的多寡,有可能经常易主或丢失。

大都会对口模式类似于20世纪末的三峡移民安置计划,国家会综合考察那些发展得比较好的或者潜力大的殖民地,然后为其提供地球本土的一个大都会作为其对口支持者。该大都会每年有殖民者指标和财政援助指标,作为补偿该都会区将获得该殖民城市的部分财政收入分红。该模式优点是能以较低的成本向殖民地提供较优质的公共服务,缺点是发展不平衡可能增大部分本土大都会的财政负担,因为并不是每个殖民城市都能产生可观的经济回报,而一个都会区往往会承担多个殖民城市的支持义务。

在有较高资源价值或位于战略要地的若干殖民地会直接采用采取建设兵团制,这也称为军屯城市,即由解放军组织当地开展建设和生产,并在解放军系统内有计划地从本土不断迁入移民和开拓者,这种模式的优点是殖民地治安良好、管理有序,无论从各方面衡量都处于最佳——人类发展指数甚至能达到地球本土的水平,缺点是开发成本太高,会占用部队的兵力和资源,因此军屯城市是数量极其稀少的。典型的军屯城市是位于火星月神半岛与塔尔西斯高原连接地峡处的幽州。

政治三:司法、选举

司法

23世纪中国的司法制度沿袭传统,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都是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有力工具,人民陪审团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并在一个多世纪中逐渐演变为“兼容法系”(Compatible Law)的基础,兼容法系兼顾了民法法系(Civil Law)和普通法系(Common Law)双方优点,是有中国社会主义法治特色的法律系统。

23世纪中国的审判机关从基层到中央分为四级:社区执法AI、行政市基层人民法院、大都会中级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

对一般人来说,社区执法AI是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的司法机关,大量普通的民事争议和经济纠纷都由执法AI解决了,只有刑事案件和民众决定上诉的案件会向上提交到人民法院进行审理。

社区执法AI和法律AI的普及衍生出的一个结果便是律师与法官群体变得少而精。

普通家庭完全可以利用法律AI解决普通纠纷,不再需要律师。因此律师只有在重大案件才会收到委托,这对于律师的要求很高,只有经验丰富,思维敏捷的律师才能够担任。与此类似,法官群体的平均年龄也达到了65岁左右。

除了执法,人工智能也广泛应用于立法中。

AI辅助立法系统是建立在百年间的学术与实践经验上的结晶,最初步的系统仅是利用大数据与社会模型,简易的表示了社会中的需求以及法律的缺位,这一步在翡翠接触之后十年就已经出现了,但并未立即运用在立法实践中,只是处于在学术讨论。

经过进一步的发展,尤其是超企战争爆发后涉及到的大量债务重组和法律事务,尤其是大国开始务求通过国内和国际立法建立一套全新的国际秩序,AI辅助立法系统开始从象牙塔走出来变得更加深入社会,利用法律经济学与法律社会学构建的模型能够显示当前法律的重复成本与未覆盖的区域,并预测法律的寿命。9

选举

选举在23世纪的中国是一件十分普遍的事情,尤其在基层社区,选举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人们也热衷于参与到这场政治活动中来,毕竟谁都关心自己周围的事情,也有足够的物质条件保证自己在参与选举时依然享有体面的生活——物质的极大丰富从来都是选举得以彰显其积极一面的前提条件,是先吃饱了肚子才能拥抱民主,而不是相反

不过,有别于西方社会的选举——23世纪的人们更习惯于将其称作“票选政治”或“选票民主”,亦即以耗费巨大的社会成本和制造尖锐对立为特征的带有天然社会撕裂张力却又无法解决问题的政治秀。

在中国,选举是真正为人民服务、更重要的是能解决民生问题的工具,用最直白的话说,23世纪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选举制度是真正贯彻了古代中国政道思想与古希腊民主精神的政治设计。

用21世纪上半叶流行的说法来表述,这便是所谓的大众民主与选贤任能并举,是中国与西方票选政治最重要的区别。

我们可以用上海大都会的选举场景来理解,按照2221年的行政划分,我们看一下“上海大都会奉贤行政市鸿宝社区联合治理委员会”的例子。

在最小的政治单元亦即鸿宝社区联合治理委员会,其民选领导人选举一共只有两步:提名和投票。

联治委属于行政市内某单独社区或多个社区(取决于社区面积以及人口数量)的联合治理组织,承担了传统居委会和村委会的行政职责。联治委的组成人员全部是该小区的业主或租户,法律规定他们有义务承担最长为期三年的联治委职务。

每个居住在鸿宝社区的公民(在上海和部分城市也包含外籍人士,这个因地制宜)都能提名自己或某位公民出任该社区的领导人,接着就是社区全体公民对候选人的直接投票,得票最高的5人当选为民选领导人。

这5名民选社区领导人将与另外5名由奉贤行政市政府任命的公务员一同组成“鸿宝社区联合治理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亦称“联治常委”。

我们再看看奉贤行政市的市长是如何产生的:

上海大都会政府会从奉贤行政市所有联治常委成员中提名5个人选。

奉贤行政市的全体常住公民进行投票选出3人。

上海大都会智辅将主持抽签,选出1人担任奉贤行政市长。

我们可以注意到,整个选举流程依然比较简单,奉贤行政市的市民与他们直选联治委员一样,能够直接选出自己所在城市的父母官。不过,抽签开始出现在选举过程中,而且是作为最后一步登场,这意味着在数百万人口这个级别的选举中,简单的公民直选是需要辅以平衡力量的。

再来看一下数千万人口级别的上海大都会区的都长选举:

第一步,是上海大都会党委从所有下辖行政市长中提名8人(一般来说他们全部都是党员)。

接着,中央组织部会对候选人进行党内考试和面试,这一轮会淘汰3人。

然后,上海大都会党委、上海人大、上海政协、上海人民监督委员会常务委员会(民监常委)所有成员将对5名候选人进行投票,这一轮会淘汰3人。

最终会留下2人,中央智辅将主持抽签,抽选出1人担任上海大都会的都长。

在千万人口级别的行政区一把手选举中,全民参与的投票开始被有针对性的筛选和考核取代。

能参与投票的绝大部分都是社会的中坚力量和掌握了更多社会信息的决策群体,他们被要求具备足够的理性、专业性、职业操守和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

候选人此时将面临更多也更艰难的考验,而且最终也需要一定的运气才能在智辅的抽签中胜出。

我们最后看看中央层面的选举。

首先,中z央y组织部会从所有合资格的大都会都长中提名20人。

其次,中央智辅将主持对候选人进行党内考试,这一轮淘汰10人。

接着,中z共g中z央y委w员y对10名候选人进行逐一面试,这一轮淘汰5人。

然后,开始第一轮投票,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民监委常委所有成员投票选出3人进入下一轮。

紧接着是第二轮投票,全国党代表大会召开,所有代表将对3名候选人进行投票,得票最高的2人进入最终轮。

最终,中央智辅将主持抽签,选出1人担任总z书s记j和国席。

选举、抽签、群众路线在全民政治参与的基础上代表着社会主义民主的内涵,它不但终结了王朝周期律,还为中华民族在23世纪追求实现大同世界的理想保驾护航。

政治四:意识形态

23世纪中国社会的政治意识形态表现在现实主义与理想主义,或曰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之间的分歧上。

在23世纪的中国,现实主义与民族主义,理想主义与世界主义皆为一体两面关系。

两百年来,中国在政治、经济和外交方面的重大决策,无不基于对上述两种分歧进行调和及妥协方能做出。

下面我们具体分析现实主义、理想主义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的内核是民族主义,一切决策围绕民族利益的出发点而展开。

在23世纪的中国,民族主义的“民族”一般来说是指华夏族,是基于从古至今(23世纪)延续不断的中华文化而非血缘进行族群认同和维系的,因此无论是共和国建国后划分的五十六个民族还是从21世纪开始逐渐新增的乌克兰族、黑人族(指所有来自于非洲、南亚或东南亚的黑人,亦即民间泛称的“阿非利华”)、越南族、大和族、波斯族、菲律宾族等,都只是民俗学学术层面的细分概念,在政治上已经不再将公民按民族进行具体划分。

需要认识到的是,民族主义从来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一种中性表态。在20世纪末和21世纪初,西方学界和舆论对民族主义一词污名化,西方用民族主义来指责摆脱西方控制的民族国家集团的各种维护其国家利益的行为,但在实际行动上所有西方国家都是最贯彻民族主义的。

民族主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从来都占据着主流位置,毕竟党的初心之一便是带领中华民族重新走向伟大复兴,直至21世纪中叶成功完成目标之前的一个多世纪,民族主义立场都是中国社会和中国政治精英毫不动摇的选择。

在23世纪的中国,基于现实主义衍生出的一系列观点和政治路线可以归纳为“共和国路线”。

共和国路线的国策浓缩为一句话即是:为了中华民族的长久繁荣。

什么是为了中华民族的长久繁荣?其内涵可以概括为:

  • 从长远来判断,人类社会仍然会以民族国家为竞争主体,只有以中华民族的利益为优先考虑,才能确保民族的竞争力。
  • 倾向于投放最多的资源先让中华民族成为最优秀的人类民族集团,然后再自上而下地整合世界民族的融合事业和共产主义革命事业。
  • 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程度的判断是:尚处于中级阶段 。

共和国路线的基本观点如下:

  • 中国没有兴趣成为西方式的殖民帝国。
  • 中国需要根据国家利益有选择性地介入全球治理,没有必要过多干涉其他国家地区的内部事务。
  • 中国感兴趣的是在全球范围倡导人类文明共同体,在各个地区结合区域特色,把中国的产能、商品和资本输出。
  • 世界某地如果缺乏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中国愿意帮其建设基础设施,然后一起商贸、共同发展经济,改善当地民众的生活。
  • 大家求同存异,我不管你家里的事,你也不要管我家里的事,对等合作互相尊重的方式推动各自利益最大化。

主张共和国路线的个人或集体一般被称作“现实派”,现实派内部也有路线分歧,主要分为两个支流:杭州学派、虽远必诛派,也可以理解为鸽派和鹰派。

杭州学派主张民族国家利益优先,以稳为主,尽可能不动用武力的前提下获取国家民族利益的最大化。该派认为武力征服是下策,倾向于经济输出而不是武力输出,倾向于依靠意识形态和软实力提高中国的形象,支持尽可能多地在太阳系范围内建立殖民地。

虽远必诛派同样主张民族国家利益优先,认为应尽可能主动出击,并不忌讳使用武力获取国家利益最大化,对中国超企控制并收割南方国家的做法持有中立态度,支持促进行星际及恒星际贸易,倾向于深入开发现有的殖民地,鼓励拓殖深度而不是广度。

总体而言,现实派在国家政治、经济、国防和外交等领域的具体主张如下:

政治:

  1. 改革选举制度,进一步避免国家在选举中内耗和撕裂
  2. 停止输出革命,将资源更多投入到实际影响国家利益的领域
  3. 支持将更多的翡翠文明科技破解成果移交给超企进行产业化研发

经济:

  1. 支持将提高社会生产力的责任放到超企和跨国企业身上
  2. 加强对殖民地的开发力度,并进一步加深本土与殖民地之间的经济联系
  3. 支持减税,以增加社会财富留存

国防:

  1. 主张进一步通过军事手段保护中国在全太阳系范围的国家利益
  2. 主张增加军费投入到新型战略武器的研发中

外交:

  1. 只需有限度地支持世界范围内的共产主义运动,前提是其有利于中国的国家利益
  2. 支持与列强保持斗而不破的外交关系

殖民地:

  1. 主张深入开发现有殖民地,加强对殖民地的管控力度
  2. 支持殖民地土地私有制,加大对民间拓殖的扶持力度

民生:

  1. 主张谨慎引入新移民
  2. 支持对现有新移民做进一步的筛选和淘汰
  3. 支持国民赛博格计划,利用科技提高弱势群体的抗风险能力

现实派及共和国路线主要代表着工人阶级、殖民阶级和大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具体的阶级分析我们后续会谈及。

理想主义

理想主义历来都是潜藏在中国精英群体内的一股强大驱动力,从建立大同社会到实现共产主义,这种宏大而具有史诗意味的理想一直吸引着中华民族最优秀的群体为之献出一切。

由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以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为基本价值观,基于理想主义信仰建立一个世界共产主义社会向来都是党的长期目标。

另一方面,由于社会主义在中国经历了两个多世纪的漫长发展和随之而产生的深远影响,也由于中国已经发展到拥有人类世界最高的物质水平,中国民间也有大量民众支持国家将资源投入到实现共产主义这一伟大理想上。

因此,拥有庞大民意基础的,基于理想主义衍生出的一系列主张和政策可以归纳为“大团结路线”。

大团结路线的国策也可以浓缩为一句话:为了世界人民大团结。

世界人民大团结的内涵可以概括为:

  • 建立人类文明共同体,在人类世界范围内实现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和开放包容。
  • 不赞成中华民族独步领先,应广泛投资于世界各弱势民族的共产主义革命事业中,走自下而上的群众路线,团结世界人民,依靠社会主义推动人类文明的融合进程,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 对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程度的判断:已达到高级阶段。

大团结路线的基本观点包括:

  • 中国必须积极承担起全球治理的义务。
  • 中国应该与西方五大国(美、欧、英、斯、以)竞争人类文明的发展和道德高地。
  • 中国应该主动用社会主义原则帮助内部治理不堪的国家解决其内部问题,亦即“播撒革命的种子”。
  • 中国乐于见到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国家利用社会主义建设自己的社会,并且愿意提供具体的帮助,既包括社会主义治理方法论也包括物质上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援助。
  • 中国愿意帮助世界各地受压迫的民众反抗压迫、在其国内建立符合最广大民众利益的有道德的秩序。

拥护大团结路线的群体被称为“理想派”,在理想派内部按照实现理想的方式细分出三个分支:领航员路线、解放和革命路线、第六国际路线。

领航员路线主张中国承担自身的责任,认为中国共产党及其带领的中国是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航员,必须依靠中国自身的灯塔形象和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水平和物质富裕程度来吸引世界人民的关注,继而推动大团结的实现。

解放和革命路线则倾向将资源集中于支持各国人民,尤其是南方国家的民族解放战争和国内革命战争中,利用全球范围的解放和革命战争加速西方五大帝国主义的崩溃从而推动世界格局的改变,加快全世界被帝国主义压迫人民走向团结的过程。

第六国际路线则主张中国应该联合各国的共产主义力量构建全新的第六国际,其中应特别发动西方五大国内部的无产阶级和民众觉醒,通过优先在西方五大国内实现共产主义革命的形式来推动世界人民大团结的实现。值得注意的是,第六国际路线是反对加尔各答第五国际的,认为后者寄望于太阳系共产主义革命的做法是不切实际的。

理想派的具体政策主张包括:

政治:

  1. 积极输出中国价值观和社会主义制度,支持世界各地的共产主义运动
  2. 支持制定更能保护劳动者和提高劳动者收入的法律法规
  3. 支持进一步立法监管超级企业和跨国企业
  4. 支持向超企增收更多税项

经济:

  1. 进一步提高社会资源和生产资料要素的政府配置水平
  2. 加快实现国民经济规划统一管理,通过中央智辅对国民经济实现宏观-微观规划和调控。
  3. 深挖国内的潜力,减少无效或低效的地外殖民活动

国防:

  1. 不增加军费,并应该逐年降低军费占GDP的比例
  2. 主张减少在世界各地和殖民地的军事活动

外交:

  1. 应该广泛支持世界各地的共产主义活动和革命
  2. 应该针对西方大国内部的共产主义活动提供支持
  3. 为备受压迫的南方国家提供理论和物质支持
  4. 支持加深与翡翠、安立柯两大地外文明的交流及合作,加深地外文明对中国处于人类世界领先地位的认识

殖民地:

  1. 反对殖民地土地私有化
  2. 制止殖民地的无序扩张
  3. 制止殖民地之间的盲目竞争
  4. 支持有计划有限度地放宽对殖民地的管治,并最终鼓励殖民地独立成为社会主义国家

民生:

  1. 主张对世界各地精英开放包容,吸引全世界人才进入中国发展
  2. 支持放宽对新移民的限制,积极吸纳世界人民共建中华民族
  3. 反对国民赛博格计划
  4. 支持更严格的优化人约束政策

理想派及大团结路线主要代表着生产者阶级、小资产阶级和官僚阶级的利益。

理想派在与现实派辩论时就国际主义如何与民族主义调和时经常强调的一点是,中国如果能带领人类实现共产主义便也就能让本体民族的价值观体系、政治框架成为人类社会的框架,从而间接地实现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永生”。

现实主义和理想主义的比较概括如下:

意识形态分歧 共和国路线

“为了中华民族的长久繁荣”

大团结路线

“为了世界人民大团结”

基本观点 中国没有兴趣成为西方式的殖民帝国。

中国需要根据国家利益有选择性地介入全球治理,没有必要过多干涉其他国家地区的内部事务。 中国感兴趣的是在全球范围倡导人类文明共同体,在各个地区结合区域特色,把中国的产能、商品和资本输出。 世界某地如果缺乏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中国愿意帮其建设基础设施,然后一起商贸、共同发展经济,改善当地民众的生活。 大家求同存异,我不管你家里的事,你也不要管我家里的事,对等合作互相尊重的方式推动各自利益最大化。

中国必须积极承担起全球治理的义务。

中国应该与西方五大国(美、欧、英、斯、以)竞争人类文明的发展和道德高地。 中国应该主动用社会主义原则帮助内部治理不堪的国家解决其内部问题,亦即“播撒革命的种子”。 中国乐于见到世界范围内越来越多国家利用社会主义建设自己的社会,并且愿意提供具体的帮助,既包括社会主义治理方法论也包括物质上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金融援助。 中国愿意帮助世界各地受压迫的民众反抗压迫、在其国内建立符合最广大民众利益的有道德的秩序。

政策主张 共和国路线 大团结路线
政治 改革选举制度,进一步避免国家在选举中内耗和撕裂

停止输出革命,将资源更多投入到实际影响国家利益的领域 支持将更多的翡翠文明科技破解成果移交给超企进行产业化研发

积极输出中国价值观和社会主义制度,支持世界各地的共产主义运动

支持制定更能保护劳动者和提高劳动者收入的法律法规 支持进一步立法监管超级企业和跨国企业 支持向超企增收更多税项

经济 支持将提高社会生产力的责任放到超企和跨国企业身上

加强对殖民地的开发力度,并进一步加深本土与殖民地之间的经济联系 支持减税,以增加社会财富留存

进一步提高社会资源和生产资料要素的政府配置水平

加快实现国民经济规划统一管理,通过中央智辅对国民经济实现宏观-微观规划和调控。 深挖国内的潜力,减少无效或低效的地外殖民活动

国防 主张进一步通过军事手段保护中国在全太阳系范围的国家利益

主张增加军费投入到新型战略武器的研发中

不增加军费,并应该逐年降低军费占GDP的比例

主张减少在世界各地和殖民地的军事活动

外交 只需有限度地支持世界范围内的共产主义运动,前提是其有利于中国的国家利益

支持与列强保持斗而不破的外交关系

应该广泛支持世界各地的共产主义活动和革命

应该针对西方大国内部的共产主义活动提供支持 为备受压迫的南方国家提供理论和物质支持 支持加深与翡翠、安立柯两大地外文明的交流及合作,加深地外文明对中国处于人类世界领先地位的认识

殖民地 主张深入开发现有殖民地,加强对殖民地的管控力度

支持殖民地土地私有制,加大对民间拓殖的扶持力度

反对殖民地土地私有化

制止殖民地的无序扩张 制止殖民地之间的盲目竞争 支持有计划有限度地放宽对殖民地的管治,并最终鼓励殖民地独立成为社会主义

民生 主张谨慎引入新移民

支持对现有新移民做进一步的筛选和淘汰 支持国民赛博格计划,利用科技提高弱势群体的抗风险能力

主张对世界各地精英开放包容,吸引全世界人才进入中国发展

支持放宽对新移民的限制,积极吸纳世界人民共建中华民族 反对国民赛博格计划 支持更严格的优化人约束政策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