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亚计划

来自23世纪百科

盖亚计划(Project Gaia)指行星环境地球化,简称地球化(Terraforming)。

该计划是人为改变天体表面环境,使其气候、温度、生态类似于地球环境的行星工程。

历史由来

盖亚(又称盖娅,Gaia),希腊神话中的大地之神,是众神之母,所有神灵中德高望重的显赫之神。盖亚亦是希腊神话中最早出现的原始神,是希腊大地之灵。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曾在1961年邀请科学家詹姆斯·洛夫洛克(James Ephraim Lovelock )帮助寻找火星上的生命痕迹。洛夫洛克随后提出了“盖亚假说”,即地球生命体和非生命体形成了一个可互相作用的复杂系统,可以称为复杂精致的超级有机体“盖亚”。它的大气圈、岩石圈、低温层、水圈等各个组织都在积极互动,将地球的气候和生物、地理、化学条件维持在最佳状态。

21世纪90年代火星地球化开始进入实质性建设时,由于盖亚假说同工程方案较为契合,六大国便将“盖亚计划”作为行星地球化工程的代称。

实施方案

引力改造

人类目前暂无此技术,只能使用翡翠科技,具体实施方法不明。

大致方式是在行星地核放置一个引力发生器——有人推测这是受约束的微型黑洞——并在行星边界(一般是行星高轨)布置引力边界发生器,以避免引力变化引起的连锁反应。在这之后,要对新引力范围内原有天体进行加速以使其适应新的轨道速度。对于小行星一般不采用如此耗资巨大的设备,而是用超重金属和强磁性物质作为核心。

星体维持

新引力范围内的中心天体会因内核的重大突发引力变化而开始向内坍缩。

这一时期将大量的具有韧性重金属注入地表,就能让星球表面不发生巨大变化。一般该金属支撑层位于行星地壳与地幔之间。同时,将大量负质量物质颗粒混入地幔,保证地幔能够为金属层提供一定支撑。

辐射屏蔽

适于居住的行星对磁场的要求十分苛刻。

一般而言,将弱磁场星球地核注入铁金属形成软金属流就能形成磁场。对于稍小的行星,则通过在金属层布置超导电缆的方式形成磁场。对于磁场过强的的行星,则是利用几根深入地幔的冷却机组持续降温来降低磁场的强度。

大气控温

首先,在星球轨道上建造大型反射镜面阵列,用其照射星球表面令地表升温。若原地表温度过高,则使用巨型轨道太阳能板遮蔽阳光令星球表面降温。

对于无大气星球,一般会开采星球内部气体矿区或是运输巨量气体矿石加热后输入。

对于浓厚大气星球(一般而言是氢气、二氧化碳、甲烷等),投入漂浮于大气中的巨型生物作用室氢聚变处理机制成氦是通行做法,但这些有经济价值的气体也会用气体矿船压缩后供人类使用。这种行星大气的组成成分大多为氦气而非氮气。

对于小行星则使用大气层顶部高压电用于约束大气层。

地表水体

地表水体在星球表面气温稳定后一般会少量存在,大量的水资源一般来自于柯伊伯带及奥伯特云的含水彗星和氢气燃烧所形成的水。

对于水体覆盖面超过岩石圈的星体,一般通过电离水形成氧气与氢气用于供能。

氧气维系

氧气一般通过在已形成的海洋中投放改良藻类植物的方式快速制取。

对于氧浓度过高的星球,主要使用碳来将其固定于地表,为未来的生态开发做准备。

生态准备

此步骤基本与地球生命初期一致。将大量的植物种子、海洋生物以及陆地生物送入改造后的星体进行多层次的压力测试,同时观察此星球的的生态稳定性,为最后人类殖民做实验。

区域地球化

对于某些不适合全行星地球化或者可利用价值不高的行星,一般会在较适宜人类活动的范围进行区域地球化。这种区域一般建立在大型陨石坑中,单独形成一个城市或大型都会。

陨石坑边缘加装气体高速喷射装置,形成气体墙以阻挡气体外溢。顶部则同样采用高压电来约束大气。该区域内的温室气体浓度比一般区域要高以维持温度。在这个区域内的地表将铺设强磁性金属以到达模拟重力效果。

对于防护等级更高的区域,一般会在高速气体墙内再建立巨型穹顶以提高安全性。但有批评者认为,这种做法有违“地球化”的概念。

名词解释

引力发生器:翡翠科技衍生品,人类猜测是受约束的微型黑洞

引力边界发生器:翡翠科技衍生品,人类猜测是切断引力线的空间作用器

里地表:一般指地壳与地幔之间的金属层,里地表除了维持星体状态,还是大量磁场超导电缆的布置处,也是地幔冷却器的连接处,一般也会在其外表面形成一些小聚居点,主要服务于维护人员

反射镜面阵列:由大量高反射率镜面组成的卫星群,用于聚焦太阳光于星球地表

反戴森球:一个巨型球壳,外部为高效太阳能电池板,内部则是太空城市和一些工厂,一般盖亚计划结束后拆除


作者:汐奏-54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