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强战略共识

来自23世纪百科

本文阐述了六大国军方在第二次超企战争后不约而同达成的战略共识。

星舰向陆运动

“星舰向陆”运动,是一场在22世纪后期第二次超企战争期间,发生的一场列强地面装备研发竞赛。

在这场运动中,许多太空战技术,被运用于地面装备科技与战术理念的研发中,各种大胆的先进装备原型被迅速推出,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其中包括大气层内先进能量武器、电磁动能云打击网络、精密控制爆炸武器、塑造定制弹药、系统环境战、超扁平合成化、人机协同作战网络等。

在当时,人们认为这些装备与理念,将成为未来列强军事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

天-地秩序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轰轰烈烈的星舰向陆运动,似乎悄无声息地淡出了人们的视野。

各种先进技术的产物也只有少数硕果仅存,装备也并不广泛。

这从列强的陆军仍然大量装备传统火药动力武器就可见一斑,与列强先进的太空武器,形成了巨大反差。

其实,造成这一情况的根本原因,在于列强建立的“天-地”秩序。这种秩序不允许地球地表上出现太过先进的武装水平。

自21世纪以来,列强都逐渐达成了一种潜在共识:把地球变成相对的非军事区,而将博弈的焦点与大国战争的主战场,放在更大的太空。

无论是战略武器从核导弹向星舰的演变、地球势力区域划分完毕,开拓力量转向太阳系的发展趋势、还是纯粹做为一种政治上的缓冲手段的原因,都是“天-地秩序”的要素。

这种秩序,不仅为列强专心于太空扩张铺平了道路,也为“将列强外的国家封死在地表”的策略,提供了极佳的借口与抓手。

如果维持一个低水平的地面武装,列强在地球上的盾不易因擦枪走火而无限螺旋升级。

同时,其它国家在列强的制天权面前,将更无还手之力。

其它国家间的冲突,更容易被列强控制,而它们试图过局部地面优势孤注一掷,来挑战超级国家战略意志的想法,也就更加不现实了。

六大国治下,相对稳定的国际秩序就得到了很好的维护。

同时,这种策略还为列强省下了可观的军费开支,在舆论上也有利于列强“和平维护者”的形象。

可以看得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这些先进技术被研发出来,在相对稳定的环境下,列强也缺乏将其量产与推广的动力。

列强演变中的战略共识

我们虽然对“星舰向陆”中那些科幻装备只能停留于博物馆中感到遗憾,但更应该清楚:地面装备,只是列强庞大国防战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上兵伐谋,对于六国的决策者而言,至少对中美欧来说,这两百年来的经验是:好的军队或许能赢得战争,但好的战略才能赢得世界。

尤其不能盲目相信装备技术优势。这也是23世纪,很多先进军事技术被研发出来,却没有普遍装备的共同原因。

尽管如此,这些“星舰向陆”产物的研发和探索,为我们今天的军事科技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

当前局势下,我们可以看到列强对太空的掌控力度正在下降,地球地表区域局势变化频繁、冲突频发,这都在动摇着“天-地”秩序的稳定性。

而“天-地”秩序在未来是否会持续下去,是难以预料的。或许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星舰向陆”运动的续章又将兴起。

尽管中国目前也支持维护“天-地”秩序,但并没有沉湎于其中。中国正在为所有可能的变化做好准备。

我们很高兴看到,即使“星舰向陆”运动趋于冷淡,中国也仍在不断推进地面装备技术储备的进展,特别是尝试太空力量与地面力量的更好协同。

无论未来的历史趋势是维持“天-地”秩序还是重返“星舰向陆”,这种能够在复杂的历史态势中保持清晰的战略认知,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正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应对未来挑战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