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要塞

来自23世纪百科

太空要塞是一种太空永久/半永久式军事空间站,主要设置在重要航线,重要太空设施附近,提供对敌方舰队的防御以及威慑,以及对作战范围内任意目标的火力投射任务。同时,太空要塞能够作为舰队基地港,起到延长舰队作战半径,配合舰队进行区域控制的作用。

设计特点

太空要塞相比一般民用空间站或太空城,更加注重恶劣工况下的自持性能和防御性能,因而牺牲了大量的内部空间用来加强防御和安置冗余机构。

太空要塞一般采用一体化核心加模块化功能舱段的设计,在可以根据任务需要进行模块拓展的同时,也能增加内部机构的紧凑度,充分利用空间并且利于重点防御。

太空要塞一般搭载大量长程武器和堪比旗舰太空母舰的长程舰载机/艇,火力密度超越了星际战列舰,在火力投射范围上更胜一筹。

同时,由于其空间站的定位,反应堆功率能够远超一般的战列舰,因此可以搭载更大功率的护盾、更大规模的雷达和更强的长程武器,能够做到先敌发现,先敌打击,先敌消灭。

太空要塞的劣势在于,缺乏可靠的机动手段,使其防御依赖于火力遮蔽无人机、护盾和装甲的半主动、被动防御,在被大量敌方小型舰队袭扰的情况下,将无法很好地发挥自身的火力优势,只能依赖为数不多的点防御设施。

因此,太空要塞绝不是无敌的堡垒,而是辅助舰队作战的一个重要环节。

历史和发展

太空要塞的出现略晚于其他战舰,早期的太空要塞只能称作军事空间站,只起到舰队维护的作用,防御依赖于少量点防御设施与常驻舰队,缺乏有效的长程火力投射手段。

缺乏良好的护盾技术和装甲技术,使得这类军事空间站极易被火力集中摧毁。

22世纪的太空战理论仍处于小船扛大炮阶段,早期战列舰只是平衡火力与机动的无奈之举,因此将昂贵的长程武器安排在固定目标上没有实际效益。

随着护盾技术和装甲技术的发展,伴随舰队决战理论出现,太空要塞步上了历史舞台。

战列舰执行星际航线护卫任务时,常常要扼守几个关键节点,因此极大地限制了它的机动性。

出于功能特化的考虑,抛弃机动性转而使用搭载大型火力的高防御空间站这一想法很快付诸实践,太空要塞成为了破交/反破交作战及区域控制的中坚力量。

当代应用

如今的太空要塞,已经脱离了当初太空固定炮台的狭隘定位,量子通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围绕太空要塞为核心建立一支可攻可守的高机动舰队成为可能。

这种要塞核心理论深刻影响了现代天军建设,并成为以色列美联天军建设的核心思想。

作为重火力,重装甲角色,太空要塞在战斗中充当核心。

对于来袭的轻型快速舰队,高功率的雷达能够更有效地发现这些小目标,引导无人机和舰队进行作战。

对抗一支标准混成舰队,太空要塞能够吸引地方战列舰火力,并压制敌方突击舰进攻,给己方舰队的突击进行火力遮蔽,在战斗进入火力交换阶段前不断消耗敌方有生力量。

同时,较长的射程能威胁到敌方压阵的太空母舰和支援舰,逼迫它们脱离战场,为己方创造优势。

在上述基础上,太空要塞还能为受创的己方舰队提供临时修复与补给,大大增强了己方舰队的生存能力与持续作战能力。


来源:黑泽尔·莱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