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殖民地

来自23世纪百科

21世纪中后期,人类对月球的开发进入高潮。

中美欧三大国超级企业不仅把月球视为一个重要的自然资源区,更在一百年内将大量地球工业迁移到月球。

到了22世纪,众多集合了工业区和住宅区为主要功能的月球定居点如雨后春笋般在月球的赤道和北极地区建立起来,并在随后的一个世纪中发展成殖民城市。

同时,随着人类向太阳系和其他星系的殖民扩张,月球殖民地也成为了重要的星际舰船建造和维护基地。

在23世纪,月球殖民地已经成为人类在地球以外、太阳系内最重要的工业基地。

殖民区域分布

人类在月球的殖民区域主要集中在南北两极。

其中尤以月球北极的开发历史最悠久和最完善。

由于两极拥有大量位于地表浅层的容易开发的水冰,因此人类最早的工业园区便在北极点附近,那是中国人建立的“北月极三号园区”。

各大国在月球的工业区或工业殖民城市集中在两极,而居住区或以商贸和旅游为支柱产业的殖民城市则建立在相对低的纬度。

很多月球的太空港都分布在月球的中低纬度地区,在较大的工业区和太空港之间由固定的货运物流路线连接起来。

殖民地经济

月球殖民地的经济产出主要为下面几类:

  • 能源
  • 工业制造业
  • 造船业
  • 采矿业
  • 商贸旅游
  • 科研

月球的电力、氧气和水主要由位于两极的能源和保障基础设施产出,它们被输送到工业区和中低纬度的殖民城市。

在工业区,大量制造业自动化工厂遍布各处,化工厂、生物生化实验室、武器制造工厂、造船厂和房屋预制工厂是这些工业制造的主要行业。

在月球,采矿也是主要经济活动。稀土、氦-3是最主要的开采物。

在中低纬度的商贸类殖民城市,住宅区、商业旅游区和水培农场构成了城市的主体,医疗和疗养区也是部分月球殖民城市的主要经济支柱,大量地球病号选择在月球环境中治疗和休养。

在月球背面,有少数定居点或殖民城市主要以科研为经济支柱,天文、导航、通信、生物、医学、航天工程和武器研发这些领域的科研所、实验室和研发中心是这些城市的主体。

月球氦-3开发

23世纪初,月球上有超过180万吨已探明的氦-3存量,它们以月球土壤为主要依附体,蕴藏在10米左右厚的月面土壤之下。

地球上的多个超级企业在月球赤道附近地区建立了众多的氦-3采集场,无数自动化运作的采集机器人和采集车在少数人类的指挥下夜以继日地采集这些在23世纪极为重要的燃料。

这些超级企业开采氦-3的主要流程如下:

一,开采

在月面土壤进行采集

二,提取

首先将采集到的矿粉碎为直径小于20微米的颗粒

接着放进真空加热炉内加热至少超过700摄氏度

三,分离

从加热炉中释出氦-3和氦-4混合气体

然后将氦-3和氦-4送入低温分馏塔,温度必须低于零下271摄氏度

最终得出液体氦-3

四,运输

将液体氦-3装入特制的槽罐车内,这些车将按照规划好的路线自动将槽罐运送到太空港装船,这是美联超企的惯常做法。

另一种方式是通过管道将液体氦-3直接输送到太空港的运输船上,这是中国超企更常用的方法。

这些液体氦-3将从月球分发到地球和整个太阳系范围的人类殖民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