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圣之道理论

来自23世纪百科

安立柯“内圣之道”理论是由中国外星学家太史宏图和美国演化生物学家莫里·安东尼奥联合提出的一种假说理论。

安立柯“内圣之道”理论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安立柯文明社会扩张性低、组织制度落后、应用路线怪异却能繁荣发展等令人费解的现象

基本解释

“内圣之道”本义指的是一种注重社会内部工作,提升社会内部发展效率,而非向外扩张以谋取机遇和空间的发展哲学,有时也被称为发展质量主义和精铺流派。

安立柯“内圣之道”理论主要认为,基于安立柯文明的“生物工具科技树”技术道路,其技术应用与社会发展模式,也更倾向一种与人类文明“扩张迭代”截然不同的“内部优化”路线。

理论分析

安立柯“内圣之道”理论认为,由于安立柯文明采用的是“生物工具科技树”技术道路,其科技大多以生物工具为载体得到应用。

与人类的“机械-电子工具科技树”不同,在“生物工具科技树”中,新的基础科学理论进展,无法直接产生革命性的新工具,而需要较长的周期,逐步融入安立柯文明原有的生物工具体系中,才能得到应用。

但另一方面,技术在融入生物工具体系的过程中,将获得极高的效率、完善性及与原有社会系统的兼容性,从而避免了诸多负面影响。

基于这种模式,安立柯文明的技术应用总是在优化过程中,逐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而非像人类文明迅速采纳新模式、开拓新空间并提升资源的生产力。

因此,安立柯文明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内部压力和矛盾积累较人类文明显著地低,导致了扩张和社会变革动力地下,较为原始的组织制度模式得以长期稳固存在。

例如,“内圣之道”理论常将人类的蒸汽工业革命和安立柯的“食品-能量液转换”比较。人类的蒸汽工业革命中,化石能源-蒸汽动力技术的发展迅速转化为了蒸汽动力能源,淘汰了原始能源,并推动了社会变革,但也产生了环境、社会等诸多问题。

而安立柯的“食品-能量液转换”中,安立柯人在拥有能量液的技术后,安立柯文明的能通用源载体从食物向能量液转换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产生了大量食物-能量液的中间过渡型应用形态,克服了诸多潜在问题。

在此期间,安立柯社会也完成了“工业化”的平滑过渡,与安立柯的神权封建体系相适应,而基本没有带来社会问题和变革。这也被形容为“安立柯文明的技术是先完善后发展,而人类文明的技术是先发展后完善”。或“安立柯文明的技术发展是用进废退式的,而人类文明的技术发展是物竞天择式的”

历史背景

安立柯“内圣之道”理论起源于著名的“安立柯核能疑难:“安立柯人事实上拥有核技术的全套理论和技术基础,也意识到了核能源的价值,那么为什么在安立柯文明始终没有大规模采用核能源呢?”

目前该理论仍然处于百家争鸣阶段,人类世界对此并没有统一的共识,但对安立柯社会的内聚性特点,众多与安立柯人有过密切接触的群体,例如贸易代表和部分探险者等,皆予以认可。